IS200PMCIH1ABA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实现由机器人大国向机器人强国迈进
发布日期: 2024-03-04 作者:
机器人作为新兴技术的载体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使能装备,是国家科技实力和制造业高端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产业体系现代化的关键支撑。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表示,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将机器人纳入国家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出台了一系列重要规划,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牵引,推动机器人在工业、物流仓储、抢险救援等各领域的研制与示范应用,为机器人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指明了方向。
柔性化、协作化、智能化趋势
2021年12月颁布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路线图: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3~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到203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颁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报告》称,在国家战略引领和政策推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成为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工业、服务、特种机器人产量快速增长;品牌实力不断增强,产业基础能力持续提升,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集群加速形成,成为推动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的重要抓手;机器人产业投融资力度进一步加大,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
此外,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传感技术等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创新驱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呈现柔性化、协作化和智能化的趋势。全域感知、智能决策、准确执行等数智技术的突破,拓展了机器人的能力边界,丰富了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使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从工业生产向仓储物流、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医疗护理、家庭服务等领域不断拓展,不仅成为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抓手,也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报告》表示,尽管我国机器人产业在市场规模、自主创新和产业基础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但是从总体上看,还不能满足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部分核心环节、关键技术和工业软件等产业链上游环节依然存在短板;自主品牌企业的产业规模与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人才规模、结构不能适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