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230A101 “低空经济”来了!超900型eVTOL概念产品已出,最先商用的会是谁
发布日期: 2024-03-14 作者:
eVTOL单价价值量可达百万美元
飞行汽车可以分为eVTOL、陆空两栖车两种形式。eVTOL指的是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依靠电力等新能源作为飞行动力来源且具备垂直起降功能的新型交通工具。当前eVTOL被业内人士认为是飞行汽车发展的主流方向,也是低空经济的关键载体之一。
美国垂直飞行协会(VFS)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底,全球共有924型eVTOL概念产品,其中48%为多旋翼型,36%为矢量推进型,16%为升力+巡航型。其中,多旋翼型还可以分为普通多旋翼型、单人可悬停飞行器、电动旋翼机,目前是以普通多旋翼型数量居多,占有6成的比例。
在国内,多项利好政策密集出台,包括202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要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多项利好政策或将在一定程度推动国内eVTOL行业的发展。
根据当前公开资料,电子发烧友网整理了eVTOL与新能源车、直升机之间在噪音、续航里程等多方面的对比。新能源车以特斯拉Model Y为例,直升机以贝尔407为例,eVTOL以Joby JAS4-1为例。
在噪音上,能源车、直升机、eVTOL分别为40-50db、100-120db,小于65db,平均速度分别为100km/h、246km/h、322km/h,续航里程分别为418km、598km、241km。结合上面的数据可以发现,三大交通工具有各自的优劣势。
直升机噪音比较大,且对起落点的要求高,需要跑道,eVTOL的噪音小,和同样用电驱动的新能源车一样都比用煤油驱动的直升机环保。当然, eVTOL载重较小,航程也较短,主要用于短途城际、城内通行,且抗风性比直升机弱。在生产技术上,eVTOL与新能源汽车一样,技术难点是在三电系统,但与直升机相比,在制造上会更便捷。
《Lilium Analyst Presentation》的资料曾分析了Lilium公司的eVTOL价值量,单价价值量为250万美元,价值量最高的是推进系统、内部结构件、航空电子设备与飞行控制器,推进系统的价值量占比达到40%,内部结构件、航空电子设备与飞行控制器分别占25%、20%,而能源系统占10%,装配件占5%。
Lilium 公司eVTOL 价值量拆分
资料来源:《Lilium Analyst Presentation》
电池、传感器、自动驾驶等关键技术有待突破
eVTOL系统包括地面站、飞行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导航系统等在内的控制系统,以及包括机体模块、动力模块、传感器模块、航电(航空电子系统)、显示、座舱、降落伞等在内的基础硬件。
飞行控制系统是eVTOL的关键之一,关系着飞行器的安全飞行,相关厂商有霍尼韦尔、Rolls-Royce、SAFRAN等。就在2021年,霍尼韦尔就发布了“颂歌”驾驶舱航电系统,是霍尼韦尔公司研制的第六代驾驶舱航电系统,彼时是全球首个“云连接”驾驶舱航电系统。在2023年5月,在改装的皮拉图斯PC-12试验机上,“颂歌”驾驶舱航电系统完成了首次飞行试验。据了解,驾驶舱航电系统采用了模块化和具有高度可扩展性的设计。
在三电系统中,电池系统产业链包括电池制造商、电池管理系统开发商、材料供应商等。在相关厂商方面,动力电池企业有国轩高科、香山股份、孚能科技等。
eVTOL的电池需要具备高能量密度的特点,这是因为需要让电池在较短的时间里能提供足够的动力,电池也是影响eVTOL行业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锂离子电池因其优异的充放电性能,且能量密度比氢燃料电池较高,成为当下的主流选择。为了满足eVTOL快速充电、长续航等特点,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等技术也在逐步突破。
除了电池技术,环境感知技术、智能驾驶技术、空中避障技术也是关键技术。由于eVTOL是低空驾驶,空中飞行环境复杂,因此相比新能源汽车,需要高敏度的传感器,感知空中情况,包括鸟群飞行、气候变化、电磁环境,与此同时需要升级空中避障技术。
随着市场需求升级,eVTOL对智能驾驶技术的需求将会更加强烈。提供高精度的驾驶体验,需要融合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红外等多种传感器技术,增强环境感知能力,同时利用AI等技术实现智能决策,使其具备自动导航、自动应急等自动飞行的功能。
在传感器方面,相关的产业链玩家有星网宇达、北斗星通、隼眼科技、纳雷科技等。
此外,eVTOL的通讯系统中,还需要5G技术、卫星通信技术、WiFi技术的加持,5G可以实现更低的延迟,以及更高的传输速率。未来5G有望成为eVTOL的主要通信方式之一。产业链相关玩家包括天奥电子、四创电子等。
就在今年1月的投资者关系平台上,四创电子表示公司已围绕“低空经济”开展论证,研究利用北斗、ADS-BU、雷达、星基增强等技术打通通信、导航、监视链路,打造低空飞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设施互联、信息互通的“低空安全走廊”。